专家对“煤改电”抛出疑问:真就没有风险了吗?

“2017年清洁取暖改造用户中,只有约30%煤改电。生态环境部今年又下达了新的改造任务,结合各地目标及招标、统计等情况,我们预测其中80%新增改造将采用电取暖。然而,煤改电真就没有风险了吗?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2018清洁供暖峰会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与节能院院长徐伟抛出上述疑问。

  相较于传统供暖方式,电采暖的优势有目共睹——既能有效减少煤炭使用,又可改善居民采暖条件。但受经济性、热效率及标准等因素制约,现阶段的煤改电工程仍存多重隐患。当前新一轮供暖改造已是离弦之箭,在技术层面被业界看好的电采暖如何扛起清洁取暖的大旗

文丨朱妍

中国能源报记者

  多地政策向煤改电倾斜

  自清洁取暖改造启动以来,气、电之争便从未间断。统计显示,北方地区去年共完成双替代578万户,其中约7成为煤改电

  虽说应遵循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原则,但去年实在被缺气的压力整怕了,为减少隐患,有条件的农村今年都想改电日前在河北省住建厅主办的一次清洁取暖典型案例交流会上,某县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根据河北省相关要求,除2017年未完结项目,今年原则上不再新增农村煤改气,在抓好气代煤转结扫尾的同时,全省将加大电代煤政策支持。

  这不是个例。记者梳理多地改造方案发现,2018年侧重电代煤的地区不在少数。例如,河北石家庄在省级方案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在电网可承载前提下,对分散燃煤采暖居民优先实施电代煤;北京针对计划改造的450个村庄,提出改造以煤改电为主;天津在工作计划中明确表示,宜气则气、宜电则电、优先用电;除5个中心城区,山东济宁9县市的电代煤比例今年将超过60%……

  一方面,北方城乡采暖面积已超200亿平方米,如按每平方米用气10立方米计算,总量将达2000亿立方米。我国去年自产加进口的天然气量共约2200亿立方米,除供暖外,还需用在发电、工业及家用炊事、热水等领域。另一方面,截至2016年底,我国零碳电力已达总电力消费量的30%,这一比例将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继续增加。因此我认为,电供暖应继续加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分析指出。

  尚未形成可持续长效机制

  改造量节节攀升的同时,隐患如影随形——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要更好发挥电代煤的效益,仍有多项长效机制亟待完善

  首先是用电方式。电能来之不易,作为最高品位热源,理应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在江亿看来,电热转换效率是评价电采暖的首要标准,即单位电力能够替代的化石能源最大值。但现行改造中,不乏电锅炉、电热膜、电热缆等直热方式,其制热能效比(下称“COP”)仅为1,意味着1份电产生1份热,相比COP2-5的蓄热装置、电动热泵等,浪费明显

  各地煤改电技术相对单一,直热式设备达7成以上,停电即停暖的风险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徐阿元告诉记者。

  其次是成本问题。徐阿元表示,煤改电离不开电价优惠及政府补贴。但政府现在只承诺3年补贴,要持续推进清洁取暖,3年时间明显不够。此外即使依靠补贴,煤改电项目仍形成明显的电价倒挂,与减少交叉补贴等要求存在矛盾。

  同时,通过一些市场化清洁取暖交易,虽有助于降低成本,但这类交易均为基于当前弃风弃光等条件形成的合约,可持续性存疑。徐阿元认为,未来随着清洁能源消纳矛盾缓解,或新能源补贴取消,低价电资源难以为继

  最后是标准与规范缺失的问题。我们调研发现,即使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工程做出来也参差不齐,质量差别很大。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秘书长郭炳庆坦言。究其背后,电采暖行业暂无系统性、权威性标准规范,不足以形成约束机制比如,用户维修设备到底该找谁?过几年到更换期限,费用由谁承担?

  降本离不开市场化手段

  煤改电绝不是花钱就能做好,北京其实也走过弯路北京市农工委副书记苏卫东对此深有体会。“2013年改造之初,近万台直热式电锅炉就因效率太低,不得不拆除改装。现在要求必须有第三方跟踪,提供科学的实验报告、监测数据。

  为进一步保障供暖可靠性,郭炳庆认为,只有高效电制热技术和蓄热技术相结合,才能充分挖掘电网存量资源,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电网配套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否则,随着改造量不断增加,配电网将承受目前5-10倍的压力,埋下隐患。

  针对成本问题,徐阿元提出,目前虽设置了补贴上限,但因所有用户统一标准,用电大户反而能满额享受补贴,正需补贴者难以充分享受红利,形成局部过度补贴同时,近2成用户的用电量长期为零,意味着政府花费大量财力改造的电采暖装置,实际是闲置的

  因此,需综合考虑用户取暖成本、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适度调整收费及补贴标准,实现合理分摊。通过适当拉大峰谷差、延长谷段时间,完善发电侧与需求侧联动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运用价格手段降低运行成本。徐阿元称。

  利用市场机制参与电力交易,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主任谢开看来,不失为用户主动降成本的方式之一。去年,中心打包北京电采暖用户参与交易,成交电量达2.54亿千瓦时,相当于购电单价每度降低7分钱。